1. 小青竹怎么养
青竹鲤,我认为是好养的,只要放在一个干净的水域里面,平常的时候多注意喂食。定期定量的换水。还要做一些防疫工作,这样基本就可以养活了,所以我认为是好养的
2. 青竹怎么养叶子不黄
1、水分管理不合理发黄,若浇水过勤,根始终处于过度吸水,却吸收不到营养元素状态,幼叶因缺少营养元素变黄;这时候要减少浇水次数,一周浇一次就可以了;若长时间不浇水,根部吸不到水分,植物为了生存会调用老叶里边的水分运输给新叶,引起老叶片发黄;这时候应及时浇水,保持根部处于湿润状态。
2、肥料管理不合理发黄,若施肥过勤或浓度过高,根部细胞内浓度小于细胞外环境浓度,根部就会吸收不到营养,叶片自然发黄;这时候应控肥、或松土后浇水稀释肥料;若肥料不足、施肥浓度偏,植株也会因缺乏必要营养元素,导致黄叶并且植株停止生长发育;这时候应追肥,最好施有机肥,切忌一次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烧根。
3、光照条件不合理发黄,光照不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不够,会导致叶片发黄
3. 青竹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南美青竹水草多是生长在野外的沼泽地带,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养殖起来是比较简单的。养殖时土壤最好要呈酸性或者是中性,忌碱性过重的,且排水心性能要好。它喜光但也耐阴,光照方面可不用太担心,偶尔见光就可以。此外,注意温度,在22度到25度之间最好,最利于生长。
4. 青竹怎样养
青竹的养殖方法
1、水分管理 竹子喜湿怕积水。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不可浇水过多,否则易烂鞭烂根。从装盆至成活阶段还要经常向叶片喷水。如果盆土缺水,竹叶会卷曲,此时,应及时浇水,则竹叶又会展开。夏天平均1至2天浇水一次,冬天少浇水,但要保证盆土湿润,以防“干冻”。
2、肥料管理 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装盆时拌入盆土中的有机肥为主,竹子成活后适当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复合肥。
3、病虫防治 盆栽竹虫害主要有蚜虫、介壳虫等,可用80%敌敌畏乳剂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洒;病害主要有煤污病、丛枝病等,要加强管理,及时修剪病株。
4、其他管理 高温季节,应把盆栽竹移至阴凉处,避免烈日暴晒。大棚要覆盖遮阴网,并向叶片喷水,保持叶色翠绿。冬季须将盆栽竹移至背风向阳处或室内,大棚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
5. 青竹子怎么养
绿竹(Deruirocalamopsis oldharni)属禾本科,是亚热带优良速生的笋用丛生竹,,是我国南方目前重要的栽培竹种之一。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热带地区,尤其是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和栽植,并且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良好的栽培习惯。从目前的种植情况看,绿竹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台湾,广西、云南、广东、海南也有分布,江西、重庆、四川等省份的部分县(市)亦有引种。绿竹的经济价值很高,产笋期长,年产等天数可扶120 -180天!产量高-每公顷产等量可tk 12-18t-绿竹笤巾,叫马蹄笤—闵形状似马蹄而得名。绿竹笋味鲜美、质地脆嫩、清甜爽口、清凉解暑。绿竹笋还具有降压、降脂、增强消化系统功能的作用,是夏、秋季的上好菜肴。绿竹笋的食用除清炖、清炒、卤制等鲜煮外,还可加工制成笋干、罐头、即食笋丝等产品,这些加工产品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栽培绿竹还对保持水土具有生态意义。
常见术语和定义
秆基:秆基指竹秆人土生根部分。秆基是由数节至数十节组成,节间短缩而粗大.上着生大型芽。秆基为秆的基部,是秆的地下部分,秆基一般不包括根系、秆柄。
秆柄(笋柄):秆柄指竹秆与母竹相连的部分,细小、短缩,不生根。当笋尚未成长为 竹秆时,这部分称为笋柄。秆柄是绿竹个体与个体之间(即一株竹与另一株竹之间)相互联系上的唯一连接点,起着不同个体之间(包括竹与竹、笋与竹之间)营养运输的通道作用和 协调作用。
笋芽(笋目):秆基两侧(沿枝条方向)互生着两列大型芽,称为笋芽。笋芽(笋目)初 始阶段如眼睛状,因此又叫芽眼。着生于秆基部位,可萌发为竹笋的笋芽,也称笋目。笋芽互生排列在秆基两侧,从基部自下而上,第一个笋芽(笋目)称头芽(头目),第二个笋 芽称二芽(二目),以此类推,最上一个称尾芽(尾目)。不能发育的笋芽称虚芽或虚目。
二水笋:指早期采收竹笋后的笋莞上当年再次萌发出的竹笋。
晒头(晒目):指清明节前,将秆基周围的土壤扒开,即将竹丛内的土壤挖离,使秆基 上的笋芽、根系暴露在空气中,以提早长笋、提高产量。晒头亦称为“晒目”“扒头”“扒头晒目”。
丛:在生理上具有相互联系的植株,其群体称为丛。
丛立竹数:竹丛所拥有的立竹数量称为丛立竹数。
丛密度:指单位面积的土地内所拥有的竹丛数量。绿竹为丛生竹,每丛为一个相对独 立的单元。丛密度是反映绿竹林林分状况的指标之一,在生产实践中具有较大的指导 意义。
株密度:指单位面积的土地内所拥有的竹子单株数量。绿竹林虽然以丛为单元,但单 株数量是竹子生长空间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株密度是反映竹林状况的指标之一。
2.形态特征
绿竹的地下茎为合轴从生型,其地下部分由秆柄、秆基、秆基上的芽(笋目)及根组成。
秆柄是竹秆的最下部分,与母竹的秆基相连。绿竹秆柄由8~18个短缩的节组成,木质化程度高,不生根,不发芽,长7一14cm,俗称“螺丝钉”。秆柄的外面,多宿存有硬脆 的算,呈鳞片状。绿竹箨的箨耳小,边缘有弯曲茸毛;箨舌高1~6mm,撑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为黄色或绿黄色,有的幼时背部生淡棕色的稀疏短毛。由于竹子的开花现象难以遇见,因此目前主要根据筹的形态来区分竹种,即I Al'}E的形态是竹子分类的重要依据 之一。
秆的基部节间短缩而粗大,一般由6一10个节组成,每节长1.0一1. 5cm,节倾斜,节 间两侧不等长。绿竹秆基每节着生一芽,芽外包裹着鳞片。笋由笋芽萌发生长而成。不同 秆基上的芽数量不一,通常为4-10个,大多数为6-7个。杆基各节密集着生许多根,每节根的数量从10余条到100余条不等:根上长有根毛,但根不着土壤时不长根毛,绿竹的根系起着吸收水分及矿物质的作用,并合成部分有机物,同时贮存地上部分的同化产物。根系还担负着地上部分庞大树冠的支持、固定作用。
绿竹的秆茎(秆)由数节组成,每节有2环,节内有一个饱满的芽,成竹的枝条是由此芽抽生面成的。每个节上的饱满芽是由多个芽组成的,因有的芽很小,而且是由同一个鳞片包裹的,所以看起来像只有一个芽。
绿竹的秆形圆而中空,于地上部10节左右开始出现分枝。秆茎高6一10m,直径大小一般4-6cm,大的有9cm。新种下的母竹长出的新竹,秆径较小,仅1 - 3cm。绿竹秆茎的秆重7一l0kgo秆茎的色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由绿色变黄绿色,一年生(当年)的秆色为青绿色,二年生的秆色为深绿色,三年生的秆色为黄绿色。
3.生态习性
(1)气候条件
绿竹的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一般要求年平均气温≥17. 5℃,月平均气温,7. 5℃,极端低温>-5℃,年平均降水量> 1500mm。当气温>15℃时,绿竹开始生长,在25℃左右生长最佳。当土壤温度>21℃时,绿竹的笋芽开始生长;土壤温度<21℃时,笋芽停止生长。当气温<1℃时,绿竹发生寒害;<-3℃时,叶片受冻;<-5℃时,枝秆受冻。气温降低的幅度、速度,低温的持续时长,以及降温时空气的湿度等其他气象条件,对绿竹冻害程度产生一定影响。
不同栽培环境下的绿竹,其抗寒能力有差异。不同的绿竹年龄及不同的栽培状况,其抗寒能力亦有所差异,如一年生竹抗寒能力小于二年生竹,二年生竹抗寒能力小于三年生竹;同为一年生绿竹,更早时间的成竹比更迟时间的成竹抗寒性更好。总而言之,年龄 (时间)越老越抗寒,生长健壮的植株抗寒能力大于生长较差的植株。
(2)土壤条件
绿竹喜欢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冲积土、壤土、砂壤土,要求酸性至中性土壤, 即土壤酸碱度为pH 4.5-7. 0。在江河两岸、沙洲、山谷、山脚、山腹地带、房前屋后等 均可生长,其中山地以南向、东向、东南向为好。绿竹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沿海滩涂可以选择性种植。
土壤疏松与否对绿竹的生长影响程度较大。在绿竹产区,人们选择绿竹林地时,一般首先选择江河两岸,除了考虑水分因素外,主要考虑的是土壤疏松因素。早先人们栽培绿竹,经营水平粗放,很少施肥,但是种植在江河两岸的绿竹生长良好,依然植株高大、枝叶茂盛;在绿竹产区可见许多绿竹被种植在农户房屋前的堆积土上,堆积土绝大部分为建房时被废弃的土壤,这种土壤往往肥力低、结构差,但绿竹也能生长良好。上述两种现象反映了土壤的疏松度对绿竹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3)引种范围
综合各地绿竹的生长表现情况,引种绿竹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气温,而气温中最关键的因子是月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我国有许多地区不适宜发展绿竹,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月平均气温较低。绿竹在年平均气温≥18℃、月平均气温≥8 ℃、极端低温≥-3℃的地区种植表现良好,可以广泛引种栽培;而在年平均气温<17. 5℃、月平均气温<7. 5℃、极端低温<-6℃的地区,引种绿竹要通过试验观察或驯化后才能推广。
6. 家里盆栽的青竹怎么养
水分管理 竹子喜湿怕积水。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不可浇水过多,否则易烂鞭烂根。从装盆至成活阶段还要经常向叶片喷水。如果盆土缺水,竹叶会卷曲,此时,应及时浇水,则竹叶又会展开。夏天平均1至2天浇水一次,冬天少浇水,但要保证盆土湿润,以防“干冻”。
2、肥料管理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装盆时拌入盆土中的有机肥为主,竹子成活后适当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复合肥。
3、病虫防治 盆栽竹虫害主要有蚜虫、介壳虫等,可用80%敌敌畏乳剂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洒;病害主要有煤污病、丛枝病等,要加强管理,及时修剪病株。
4、其他管理 高温季节,应把盆栽竹移至阴凉处,避免烈日暴晒。大棚要覆盖遮阴网,并向叶片喷水,保持叶色翠绿。冬季须将盆栽竹移至背风向阳处或室内,大棚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
7. 青竹叶怎么养
1土壤。如果土壤质量好,青竹可以茁壮成长,获得更多的能量过冬,如果土壤质量差,不符合青竹的土壤特性,将严重阻碍青竹的正常生长,甚至使其生长势变差、枯萎,这个情况下核电站由于储存的能量太少而不能安全度过整个冬天。
建议:青竹喜生长在土壤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好的微酸性土壤中,根据这个习惯,我们可以将一些材料与珍珠岩、泥炭土和花园土混合,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土壤有利于青竹的生长,使其长势茁壮,能安全越冬。
2浇水。青竹的需水量不是很高,他只需要在生长期适当浇水,不允许盲目灌溉大量的水,否则容易使植株徒长,竹节伸长,树干易折断。尤其是进入冬季后,老竹的生长速度大大减慢,此时,更要控制水分的施用,否则不利于老竹越冬成活甚至枯萎。
建议:青竹需水量不大,进入冬季后,生长速度变慢,需水量已降至最低,此时,应减少浇水频率。土壤干燥后,可少量浇水,不宜一次性大量施用,否则会影响青竹越冬,水温不宜太低且最好接近室温,以保护植物根系。
8. 小绿竹怎么养
一、选择插瓶
养殖之前应准备好插瓶,好的插瓶养殖出来的竹子更加美观,插瓶不宜选不透明的瓷瓶,应选透光好的玻璃瓶,这样有利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还可以提高其观赏性。
二、生长温度
室温控制在16-26℃左右,这样有利于竹子正常生长,冬天温度降低时,应适当进行防寒保温工作,否则插瓶中的水结冰,就会将其根系冻伤,甚至死亡。
三、合理光照
水培竹子在生长过程需要一定的光照,不宜放置在阴暗或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养护,这样可能会出现萎缩、黄化现象,从而导致观赏价值降低。
四、用水
1、水培的竹子一般可选纯净水、放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来进行养殖。
2、纯净水不含任何杂质,用来养殖竹子可以避免水中病原菌的侵袭,但是纯净水养殖竹子的成本比较高。
3、自来水养殖竹子,需提前准备好,放置24小时左右之后方可用来养殖,因为自来水中会有一些消毒气体溶于水中,将自来水放置24小时左右,消毒气体就会挥发出来,从而保证竹子可以正常生长。
五、合理花肥
1、水培竹子在生长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养分,因此应适时施肥,大概每月施肥一次就可以了。
2、一般可以施入适量的碧卡水溶肥或营养液都可,另外为了提供所需铁元素,可在瓶中放入一枚铁钉或几粒订书钉,这样更利于竹子生长。
六、水培竹子的注意事项
1、适当修剪:一般水培竹子会放置在窗口的位置,养殖一段时间之后,一些叶片会发黄,这时应及时剪除这些枯叶与病枝,从而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2、水质优良:水培竹子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选用自来水进行养殖,在使用前,需放置一段时间,等水中消毒物质挥发之后即可使用。
3、适量施肥:水培竹子比较耐肥,但是如果过量施入肥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养殖时,需适量施肥,不宜过多或过少。
4、防治病虫害:水培竹子比较常见的病害有黄病、炭蛆病、茎腐病、叶斑病等等,如出现病害应及时进行防治。
9. 青竹怎么养?
青竹的养殖方法:
环境选择
种植青竹适合选在背风向阳、潮湿的环境里。青竹生长比较快,生长量比较大,对水肥要求比较高,要有充足的水湿,但是也要排水良好。土质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比较适合种植青竹。
种植方法
种植青竹多采用分株、埋枝、移鞭、播种法繁殖。青竹的竹鞭萌芽力和丛生性都很强,早春发芽前剪断竹鞭,连同竹竿分别进行种植,当年夏季就可以长出新的青竹。青竹开花以后的种子也可以进行播种。
青竹的养殖注意事项:
青竹浇水
青竹养护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浇水,它对于水分的需求并不是特别的高,每隔两天浇一次水即可,维持土壤的微微湿润,不要出现浇水太多的现象。
青竹施肥
青竹是喜肥的植物,生长期间可以施加有机肥、生物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并配以适量的硫酸钾型复合肥作底肥和基肥,可以用叶面肥料进行追肥。
青竹病虫害防治
青竹容易出现复叶槭枯梢病,秋冬季剪去病变梢枝,集中烧毁,还要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消毒,出现虫害的话,需要及时喷施杀虫剂,冬季可以修剪病虫枝叶,集中处理。
10. 怎么养竹叶青竹子
豆沙粉色:竹青色柔缓,非常熨帖女性的心。而大面积的豆沙色,有种哑光质感,所以搭配的其他单品,简约大气就好。除了基础色调以外,其实绾色跟任何颜色都可以搭配,只要掌握好搭配比例就可以,跟亮色比如红橘,少面积点缀更明艳动人。跟中间色比如咖啡、绛驼,可以用来叠出气质色调,涵养中透着知性。
/
11. 青竹怎么养才长得好
网箱的结构、材料和类型。青竹鱼从鱼苗到成鱼的饲养过程中,网箱的结构材料和类型与草鱼用的网箱一样,但须加防跃天网。
2.
鱼苗的放养。青竹鱼的人工繁殖鱼种较困难,大多从淡水河里捕捞野生鱼苗,所以大规格的鱼种较少,一般为2~5厘米居多,但成活率、价格都好。
鱼苗及成鱼的饲养管理。青竹鱼苗的食量比同规格的青、草鱼略小,用一般的草鱼全价饲料即可投喂。
青竹鱼与草鱼比较,具有高效益的特点。一般5厘米的青竹鱼苗经7~8个月的喂养,可达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