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鲜花店简爱花坊

张北有什么特产啊,可以带的?

158 2024-03-10 21:20

一、张北有什么特产啊,可以带的?

1.坝上干枝梅

  干枝梅原产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有许多显示自身特点和相朴实的名字,干枝梅类似梅花,二色变弛,粉白交替,有花无叶,永不褪色,永不凋谢,鲜花和干花一样独特美丽,四季如春,被人誉为“不枯的鲜花”。  

2.坝上莜面

   燕麦(俗称莜麦),因其众多的保健功效而久负盛名。在我国主产于北方高寒地区。张北地区是生产绿色、无污染莜麦及其制品最赋盛名的生产基地。

3.张北马

  产于河北张北。体型健美,结构匀称紧凑,体幅宽广适宜。毛色以栗、骝、黑为主。眼大有神,耳直立,颈较厚,蹄质坚实,性情温顺而有悍威,挽乘皆宜,力速兼优。

4.张北莜麦

  张北莜麦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特产。张北莜麦选用海拔1500米以上无公害、无污染的坝上高寒山区的优质燕麦精制而成。其低脂、低糖、高纤维、高蛋白、富含人体必须氨基酸、维生素、亚油酸和矿物质营养莜麦,禾谷类作物。

二、张北天路6月份怎么样?

非常好,适合游玩。

天路被一片翠绿包裹着,各种颜色的花朵点缀在草原上,五彩缤纷,漫山遍野的大风车随风摇摆,仿佛置身在美丽的画卷中!

张北草原天路全长132公里,被南北走向的张石高速公路一截两段,东段约100公里,从野狐岭到崇礼县的桦皮岭,一路丘陵缓坡,公路蜿蜒起伏,沿途森林、草甸、农田交错,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低低的从头顶飘过,还有那巨大的发电风车,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美极了。

三、张家口地区什么地方有杜鹃花?

张家口地区有很多地方可以欣赏到杜鹃花,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的地点:

1. 张北县南山牧场:南山牧场是张家口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有大片的杜鹃花海,每年4月至5月是最佳观赏期。

2. 赤城县云雾山:云雾山是张家口地区的一个自然保护区,这里有许多杜鹃花树,每年春季会有大片的杜鹃花盛开。

3. 崇礼县五花草原:五花草原是一个草原景区,这里有许多杜鹃花树,每年春季会有大片的杜鹃花盛开。

4. 怀来县鸡鸣山:鸡鸣山是怀来县的一个景点,这里有许多杜鹃花树,每年春季会有大片的杜鹃花盛开。

5. 张家口市区南山公园:南山公园是张家口市区的一个公园,这里也有一些杜鹃花树,每年春季会有一些杜鹃花盛开。

以上是张家口地区比较著名的杜鹃花观赏地点,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选择前往。

四、雪绒花是什么?

雪绒花被称为火绒草和薄雪草,属于草本植物。花瓣上有一层细小的绒毛,外形小巧美丽,适应在15度~20度之间的温度下护养,喜光喜阴凉,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其成分还可用于护肤美容,具有抗皱抗氧化的效

雪绒花被称为火绒草和薄雪草,属于草本植物。雪绒花安全无毒,外形茎管较高,根茎偏粗,花茎较细,花叶上有细小的白色绒毛包裹,花叶上有像绒球一样的花苞。护养比较方便,每天在叶子上洒少量的水即

雪绒花的生长需要土壤光照和水分条件。雪绒花要求土质松散,便于吸收营养成分。光照充足,但强烈的阳光下需要移走或遮光,不能暴晒。正常水分供养,若浇水频繁出现积水,根部会烂掉导致花朵死亡。

雪绒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美容养颜的作用。雪绒花偏寒,具有清热功效可利尿。雪绒花的花叶小巧美丽,可供人欣赏。在美容养颜方面,雪绒花的成分可以养护皮肤,具有抗皱抗氧化的功效。

space

雪绒花喜爱阴凉的位置环境,温度适合在15度~20度之间,一个月左右施一次肥。在开花之前,需要摘除花苞,可使后期生长出更多的花朵。为了使雪绒花更好的吸收营养成分和水分,残花残叶要及时清理掉。

五、上花园和下花园地名由来?

“阏支此地曾歌舞,别起妆楼对暮山。马首垂杨青一带,锦裆红袜射雕还。”这首清人李良年的诗里阏支借指萧太后,暮山指的就是鸡鸣山。下花园因为地名之说出于辽史,也让地域之名和萧太后有了一份不解的历史渊源。

作为战略要冲的下花园自古就系中原地区经紫荆关、居庸关、倒马关三关通往塞外的被誉为“绾毂南北,仰控东西”的口城。下花园西有老龙背之险要,东有鸡鸣山之巍峨,南有玉带山之映带,形成三山鼎立之势,滔滔洋河从三山间蜿蜒流过……

鸡鸣山见证契丹崛起

公元916年十一月,辽太祖阿保机率诸部兵三十余万在平定西北诸部后,又回头“攻蔚(今蔚县)、新(今涿鹿)后,迅速以鸡鸣山和老龙背为依托沿洋河构建了军事基地,进而往西攻占了武州(今宣化)、往东攻占了妫州(今怀来)、儒州(今延庆)五州,当时辽史记载斩首一万四千七百余级。自代北至河曲逾阴山,都纳入了辽的实际控制范围。同时便于军事政治上的需要辽改武州为归化州(今宣化),妫州为可汗州(今怀来)。

五年之后公元922年,晋王的代州刺史李嗣肱在夺取了归化州(今宣化)后,李嗣肱又依托鸡鸣山和洋河军事工事相继又收复了妫州(今怀来)、儒州(今延庆)俩州。至此经过数次战争争夺,使鸡鸣山突出的战略位置凸显在以后的燕云十六州里作为重要军事政治文化资源,得到辽的自始至终的重视而名声大噪。

公元938年后,整个张家口地区随同燕云十六州纳入契丹的实际版图中。史料记载会同五年(公元942年)辽太宗经过鸡鸣山南幸,直抵南京(今北京)去处理朝政。从那时起鸡鸣山下就成了辽连接“五京”的重要通道。

鸡鸣山西侧,北有燕山,南有洋河,东西大道贯通南京和归化州城的重要作用和周边优越的地理环境,也为后继把下花园定位辽的皇家花园奠定了重要基础,也见证了一段民族融合的历史飞跃。

2013年下花园区作协在收集挖掘地域民间故事传说中,重点以鸡鸣山为中心收集了蔚州(今蔚县)、新州(今涿鹿)、武州(今宣化)、妫州(今怀来)、儒州(今延庆)五州辽时期的民间传说人文故事。从民间故事角度也佐证了以鸡鸣山为中心环老龙背沿洋河作为军事屏障的重要作用。从民间故事传说中初步提炼整理和考证了阿保机骑兵夜渡洋河、李嗣肱火烧辽军粮草、辽宋对峙辛庄子金沙滩、兵戈铁马定方水等,顺洋河沿线发生在下花园地域内战事的可能性。

目前洋河旅游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发中,能继续挖掘出辽文化的散落遗珠,必能为后继的文化旅游增加更为浓厚的地域人文色彩。

磁炮窑村辽时期的军工厂

2014年初,结合《走进下花园》的文史资料,下花园区作家协会又对磁炮窑村进行了重点考证。上世纪八十年代下花园磁炮窑村曾出土辽代磁炮数百枚,在周边县区引起了较大震动。该村距离下花园区南7公里的郊区。有农户75户,村民170人,劳动力66人。耕地面积563.3亩。

村庄现有辽代烧制磁炮窑遗存一处。据老乡们讲,解放初,村中老窑林立,现在,就剩这座了,文革那年,学大寨,平毁的最多。

契丹是典型游牧民族,公元916年据史料记载,张家口境驻扎辽国军队就有近十七万之多。我们能相信在这个村落密密麻麻林立的竖立着日夜烧制磁炮窑所,窑口夜夜通红,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兵工厂,该是多么宏伟壮观的场面。

可是沧海桑田,现在就剩下这一座窑口,孤零零的竖立在清冷的阳光里。当时心情异常沉重,寒风穿透厚厚的大衣打的让人颤抖。

在老乡指点下,拨开冻土层发现最多的是辽金时期的牛腿瓶,这让我们感到欣慰,屏住呼吸在试想一千多年前的辽宋对峙,这些简易的由一个游牧少数民族发明的手榴弹,在对中原的汉族军队作战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由此也在猜想,他们跨上战马,于冲锋之前投出这种爆炸装置所给予对方所造成的混乱和恐惧。然后再以少数民族特有的冷酷和沉默挥刀冲入敌阵,所向披靡的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有趣的是阿拉伯人自10世纪起,即称中国为“契丹”。成书于13世纪晚期的阿拉伯兵书《马术和军械》,将火药称为“契丹花”,管状火器称为“契丹火枪”“契丹火箭”。我们想一定意义上辽时期的磁炮和对火药的娴熟运用,可能对欧亚大陆都产生过更深远影响。

把眼光收回,这就是中原的农耕文化和塞北的游牧文化第一次交融。我们在碎片中仔细找寻希望复原一场战争对决。进而以此希望复原一个朝代对地域的人文影响。

还是到村后的一片山坡,发现了一件无釉的瓶底,疏松胎质中,夹杂着一些细细的颗粒,而且烧结温度明显偏低,有着典型的辽瓷特征。磁炮就是早期手榴弹的原型,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大规模的窑厂?当时坝上四县(张北、尚义、康保、沽源)为契丹人游牧地,下花园处在坝上坝下的分割位置,有没有更深入的政治战略关系?我们没有进一步分析,我们把这些碎片仔细的收集了起来,这为进一步研究丰富辽在下花园的文史资料又提供了可贵的现实依据。

在碎片中把一个历史重新拼接,在拼接中下花园辽的文史挖掘可以透析出整个辽的崛起、壮大与发展的全貌。

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之于南方犹如岭北行省之于北方,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地缘战略价值巨大,元朝时就被称之为腹里。

其实我们一直在想,燕云十六州为传统汉人聚集农垦之地,武力的征服不代表地域的真正稳定,在金戈铁马中是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盆地之中竖立的这座兵工厂,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游牧民族即将崛起在历史舞台前的强大和隐隐的一份焦灼,这也考验着一个新的统治者的睿智和眼光。

占领燕云十六州之后,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时在辽的管辖区域内,存在着多种经济结构和两类不同的生活方式。契丹、和奚、室韦等族还是以游牧和狩猎为生,奴隶制仍占主导地位;汉人和渤海人则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过着定居生活,封建制占主导地位。

军事政治上的连接和需要,让下花园这个四季分明灌溉设施便利的盆地小城,越来越成为当时属于归化州(今宣化)的一个重要军事文化交流枢纽。

皇家御花园与萧太后

取得燕云地区后,辽的统治者采用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进而健全了北面官和南面官两套不同的统治机构,缓和了民族关系,促进北方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公元983年辽景帝病逝后,辽萧太后实际掌握了辽的政治军事政权,倡导的“劝农桑、轻赋税、重纺织”执政思路中更显民族安抚和政治中和。

萧太后(萧太后名萧燕燕,汉名绰。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公元969年,耶律贤即位为景宗,封萧燕燕为贵妃,旋册立为皇后。)实际掌握了辽的政治军事政权,展露了一个女政治家的才能和眼光,摄政期间由于鸡鸣山的重要历史作用,在下花园开辟了上、中、下三个皇家花园。

其实我们一直在猜想建造上、中、下三个皇家花园的真实目的。它确实推动了地域的发展,劝农桑背后是发达的农业,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成为牧业经济的重要补充;燕云地区的赋税是辽朝的重要收入之一,它不仅增强了国力,而且对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辽朝统治者大多十分重视农业,对农业采取支持、鼓励、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因而使历来被视为互相矛盾、彼此冲突的农牧业两种经济,在辽朝统治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和谐、稳固、统一的整体,将矛盾和冲突化为互利互补,使农、牧业共同发展繁荣,农民和牧民在辽朝疆域内各得其所,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创造了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这是辽朝统治者的功绩和成功的经验之一,也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发展和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之一。

据清《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保安州西四十里为上花园,州西三十里为下花园。相传辽萧后种花处。”当时下花园地处盆地风调雨顺有洋河灌溉,农业发展在轻税赋下是何等迅速。短短数年经过战乱的辽代燕云地区农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此后数年又有了“鱼盐枣栗之饶”之称。以南京(今北京)为最,在辽王朝境内最为富庶,是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甚至官员设置上也是“多财赋官”。“劝农桑轻赋税重纺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天下大定,社会发展才是真正的政治考量。“多财赋官”的背后是欧亚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的稳定贯通,实现了更大意义上的以商富国战略布局。一个游牧民族从武力到经济的贯通是何等的眼光和雄心勃勃的胸怀。

遗址公园建设重现皇家御花园风采

公元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后辽利用宋的“岁币”又对上中下三个花园进行了扩建,在花园里广种珍惜花卉、树木,使这里成为了赫赫有名的皇家御用花园。下花园也由此而得名。

结合《京西明珠下花园》的考证萧太后时的上、下花园中,种植最多的花木是杏花、梨花、丁香、芍药、山丹、迎春、凤仙、石榴、蔷薇、玉簪、菊花、大丽、鸡冠等一些自然花种。直到今天这些花木在上、下花园栽培也很普遍。她在上、下花园居住时,还写出了两首《讽谏歌》,从中可以看出她的求贤和民族融合心情:“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进取贤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

“丞相来朝兮佩剑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福尽忠臣兮罚不明。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育兮爪牙兵。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独向宫中兮望太平。”

“澶渊之盟”后的一百余年,两朝按时遣贺,岁岁通好,并在各自边境地区开放了贸易榷场。辽宋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双方社会的繁荣发展。据后人考证,其间双方互派的使节达1600余人次。双方人员往来,大都要往返鸡鸣山大道。从西京(今大同),经过归化(今宣化),出居庸关,至燕京(今北京)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一派繁荣景象。

宋辽友好往来的120年间,欧阳修、苏辙、沈括、刘敞、苏颂等北宋著名人士和契丹使臣给后人留下许多诗篇。苏颂的《和就日馆》诗:“戎疆迢递戴星行,朔骑奔驰束火迎。”“每念皇家承命重,愧无才誉副群情。”都生动描述了辽国迎接宋使的情形,反映了当时苏颂忧国忧民、肩负和平友好使命的责任。苏辙在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辽道宗大安五年)出使辽朝,在其《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中的《渡桑干》一诗中就写到:“会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羊修乳粥差便人,风隧沙场不宜客。”

而在苏颂的笔下,经常吟咏的是辽国奇异的风光,“珍重诗翁饶藻思,剪裁风物宜新。”“沙底暗冰频剜马,岭上危径罕逢人。”(苏颂《和富谷馆事》)“人向万山峰外过,月从双石岭间升。”(苏颂《和就日馆》)在马上极目远眺,山弯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星罗棋布一般散落在山上,村中不时飘出几缕炊烟。在他看来,那几缕炊烟是那么的温暖,于是就有了“白草悠悠千嶂路,青烟袅袅数家村。”(苏颂《过土河》)的诗句。可以想见,这里的山水在一代名家、使臣苏颂的眼里是如此的神奇,有一种中原所没有的大气,令人荡气回肠。

明《长安客话》记载:“鸡鸣山之西三十里为上花园,又三十里为镇城(今宣化),上花园相望有下花园。并辽萧太后种花之所,遗址尚存。”由此可见,沧海桑田,历史沉浮,这些辽的遗迹逐渐在辽末、金、元三朝到明时就剩下遗址可辨了。

关于萧太后在下花园的民间传说中演绎了多种版本,多以忠厚贤良出现。如今她的形像深深融入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2018年经过多方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在区开关厂附近挖掘重建“辽中花园遗址公园”将再现辽的皇家花园盛景。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年)真宗近臣路振以贺契丹国主生辰使的身份出使辽国,受到萧太后两次接见,路振这样描绘当时见到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文化殿正式接见,“国母约五十余,冠翠花,玉充耳,衣黄锦袍小褧袍,束以白锦带。方床累茵而坐,以锦裙环覆其足。侍立者十余人,皆胡婢,黄金为耳珰,五色彩缠发,盘以为髻,纯练彩衣,束以绣带。”第二次是在辽圣宗的生辰宴会上,“国母当阳,冠翠凤大冠,冠有绥缨,垂覆于领,凤皆浮。衣黄锦青凤袍,貂裘覆足。”

距路振出使辽国仅仅间隔一年即公元1009年萧太后病逝。由于她的教导,辽圣宗皇帝亲政后国内政治清明,受到了各民族拥戴。为了祭奠萧太后的丰功伟绩在辽太平四年(公元1024年)辽下旨在鸡鸣山山腰修建了中寺后改为永宁寺,作为辽代典型皇家寺院,意为庇护一方平安之意。也是作为政治人物的萧太后所做的历史贡献被民间认可进而走进庙堂供养的实证。

这也让鸡鸣山环绕的这座小城有了博爱与忠厚的美誉。纵观整个历史,只有辽代才是下花园地域人文精神中“厚德、明理、包容、博爱”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现在山脚下辽时期萧太后遗留的凉亭中,仿佛依旧能看见这个历史风云人物用她睿智的目光流连驻足于山水花园间,护佑着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