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花卉周边 > 庭院简爱花坊

板栗的外形特点(板栗的外形特点描写)

245 2023-01-12 22:41

1. 板栗的外形特点描写

1、怀柔板栗

怀柔栽培板栗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时,皇帝在祭祀时就用怀柔板栗作供品。板栗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年产量8.5万吨。独特的地理、土壤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怀柔板栗的特点:它以果形玲珑、色泽美观、肉质细腻、果味甘甜、营养丰富、易剥内皮、糯性强、便于贮存等特点驰名中外。2001年怀柔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中国板栗之乡”。

2、迁西板栗

迁西板栗产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至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全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土壤呈微酸性,富含矿物质,有较好的保水和排水性。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迁西板栗上乘的品质。目前板栗栽植面积已达51万亩,常年产量1.5万吨。迁西板栗外形玲珑,呈红褐色,有浅薄蜡质层,鲜艳而富有光泽;果仁呈米黄色,内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粘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2000年4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京东板栗之乡”,2001年4月迁西县又被河北省林业局命名为“河北省优质板栗生产基地县”。

3、丹东板栗

丹东板栗栽培始于明末清初。丹东板栗属日本栗系统,适合日本市场口味需求,板栗肉占日本市场30%的份额。栽植总面积已达150万亩,常年产量3万吨。

丹东板栗以品质优良闻名,其果实个大,色泽白,口感好,不裂瓣,易加工,综合价值高,其果肉含水量为40%左右,含蛋白质5.7%~10.7%,脂肪%~7.4%,淀粉50%左右,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磷、钾、镁、铁、锌、硼等多种矿物质。2006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丹东板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4、泰安板栗

泰山地区栽培板栗,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清时期就定位“贡品”,民国以来,蜚声国际市场,被誉为“泰山甘栗”。泰安板栗是板栗中的上品,坚果均匀,颜色鲜艳有光泽,含糖高、味甘美、有糯性、壳薄、内衣皮易剥落,适于糖炒。泰安市现有板栗面积22万亩,常年产量3.5万吨。1994年在全国林业名特优新博览会上获银质奖。

5、舒城板栗

舒城素有“板粟之乡”美称,大面积栽培板粟有300多年历史。现有板粟30万亩,年产量3万吨。舒城出产的“大红袍”板栗个大,富含很高的营养价值,其中维生素C含量为每百克鲜样36.5毫克,可溶性总含糖量为每百克鲜样10.54毫克,淀粉、粗蛋白质、粗脂肪的干样含量分别为26.57%、7.24%和1.745%。

6、邵店板栗

邵店镇是全国板栗重点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邵店镇被中国林科院专家誉为“中国板栗第一镇”。现有板粟2万亩,年产量50万公斤。邵店镇生产的牌板栗具有籽粒大(每市斤40粒左右)、色泽油光发亮、肉质松、味香甜、糯性大等特点。

7、罗田板栗

罗田县板栗在春秋、战国以前即开始有人工种植。品种多,色味独特,产地分布于全县各地,但其产品对外销售均冠以“罗田板栗”。这里森林茂密,自然环境优美,是首批命名的全国板栗之乡。栽培总面积达100万亩,年产量1.2亿斤,其产量、面积均居全国之冠。产品以其果大(特级板栗每公斤40粒以内),质优(所产板栗颜色鲜艳,营养丰富,极耐贮藏),价廉(每公斤价5-10元,分级销售,依质论价)著称。

2. 板栗的外形特点描写作文

家乡的美食我的家乡最著名的特产就是那迁西板栗了。

每当想起那迁西板栗了,我就会口水流下三千尺,会迫不及待地去吃。有一天,我们家东北的亲戚,来唐山做客,爸爸妈妈叫我带他们四处玩玩,吃点土特产,我兴高采烈的带他们去了,先逛了美丽的南湖公园,再逛了会展中心的陶瓷博览会,又去了抗震纪念馆。津津有味的吃了酥糖,棋子烧饼,万里香烧鸡,麻糖,迁西板栗。吃的我们肚子快撑破了。那几个亲戚连连叫好,说好久都没吃到这么好吃得东西了。一人还买了一盒迁西板栗,一袋麻糖说要拿回去给他们家人吃吃。回到家后,爸爸妈妈夸我是个好导游,看着亲戚,那一个个满足的眼神,表情,不禁引出我的深思:这都是先辈们创造出来的佳绩却没有享受这种荣耀,我们什么都没有干过。迁西县位于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滦水之滨。迁西板栗是河北省传统特色农产品,至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造就其绝佳的口感和风味,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港台地区及上海、广州、大连、深圳、昆明等国内60多个大中城市,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迁西板栗外形玲珑,色泽鲜艳,不粘内皮;果仁呈米黄色,糯性强,甘甜芳香,口感极佳;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及铁、钙等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可达到养胃、健脾、补肾、养颜等保健功效,有东方“珍珠”和“紫玉”的美称,被日本人称为“中国甘栗的最佳食品”。听了我的介绍,你有没有兴趣来尝一尝迁西板栗呢?

3. 板栗的外貌描写说明文

板栗,有两种样子,1,两面是扁的,2一面平一面鼓。共同点上面有个小尖尖, 下面有块疤疤底。 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 栗子营养丰富,被称为"千果之王",每100克栗子含碳水化合物40.5克、蛋白质4.2克、脂肪0.7克以及其他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4. 怎么描写板栗的外貌

小麻雀头上的棕色羽毛又短又密,毛茸茸的,像个小小的绒球。

麻雀那玛瑙似的小眼睛,圆圆的像珍珠,机灵地探视四方,一旦发现危险情况,使会忽地飞起来,飞到别处去回头瞧着。

一群小麻雀互相结伴嬉戏着,叽叽喳喳连飞带跃飘下来。它们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轻盈地跳跃着,小一顶土灰色的帽子带在头上,黄澄澄的小眼睛总是好奇地瞅着四方;那有光泽的小肚皮上盖着一层软软的灰白色的绒毛。还有它那迷彩服的羽毛也很有特色。麻雀吃东西的样子真是可爱,头快速地点着,偶尔还会停下来警觉地看看周围。

小麻雀可漂亮了,嫩黄的小尖嘴,雪亮乌黑的大眼睛,还披着件“花衣服”呢。啊,小麻雀,你们真可爱!

麻雀体型较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身上有黑色的斑点,圆溜溜的脑袋,一双绿豆般大的眼睛,黑色的尖尖的小嘴,十分可爱。

麻雀喜欢吃藏在玉米,高粱里的蚜虫和撒在地上的谷子。它们吃东西时都是用小嘴巴啄着吃的,头一点一点的,样子可爱极啦!

麻雀的身子又小又灵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上下不停的摆动。它们头上是一片褐色的羽毛,像盖上了一块小小的头巾。白色的脖子,好像带上了银色的项链。黑色的眼睛虽然不大,但是显得炯炯有神,眼珠子骨碌碌的来回转动,好像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特别新鲜。麻雀的嘴可真特别,又尖又长,嘴角有一处白白的,似乎吃饭时沾了一颗小米粒。

麻雀的确可爱,它的脑袋很小,只有栗子那么大,眼晴虽小却非常有神,它的身体小巧成蛋状流线型,放在手上只占手掌的一半。

麻雀是一种可爱的小鸟,它那双水汪汪的眼睛,就像黑宝石一样镶在它小巧玲珑的脸上,再衬上它那灰棕色的羽毛,显得格外漂亮。

麻雀小小的脑袋总是左顾右盼,用乌黑的眼睛察觉危险,显得十分警惕;嫩黄色的尖尖小嘴啄着虫子;头上有一撮灰色的羽毛,像戴着一顶灰色的小帽子,既保暖又漂亮。当麻雀在枝头上休息时,棕色的小尾巴总是上下不停地摆动。

一群麻雀倏地一下从草地里窜了出来,拍动着它们轻巧的翅膀飞向无垠的天空,露珠也随着鸟儿翅膀的震动,从花瓣上缓缓滴入石砾之间。

麻雀的声音不是很好听,爱在偏地面不远处飞行,一眨眼又在树枝上了,在树枝间跳跃。如果看到食物它就立刻飞下去,蹦蹦跳跳的去觅食。

那些小麻雀有时瞪着圆圆的小眼,巡视四方,好像在觅食;有时高叫几声,又用小嘴去啄几下肚皮下的羽毛,那自由自在的样子真是好玩极了。

麻雀的身材很小,肚皮是雪白色的,背上还披着树皮色的外衣,一双灵活的小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短而尖的嘴巴,土黄色的爪子在地上走路总是一蹦一跳的。

这几只麻雀都长得胖乎乎的,圆头圆脑,穿着褐色的外衣,上面还绣着黑色的花纹;一张又尖又硬的小嘴巴,眼睛虽然小的跟豆子那么大,但是显得很机灵。

小麻雀偷吃鸡食时,先是在空中来回飞几圈,像在“侦察”地上有没有鸡食;然后它们再落到房檐上,东张张西望望,看到院中没有人,这才落到地上偷食吃。巧玲珑的身影在地上闪动。

5. 板栗的外形特点描写句子

迁西板栗好

迁西板栗,又称京东板栗,外形玲珑,呈红褐色,有浅薄蜡质层,鲜艳而富有光泽;果仁呈米黄色,内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粘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

迁西板栗是唐山市迁西县的特产,外形玲珑,呈红褐色,距今已有两千年的种植历史,在很多古籍上都有记载迁西板栗,肉质细腻,糯性粘软,每年的金秋十月,迁西的大街小巷,都飘起了栗子香,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开,迁西板栗也是有名的“板栗之乡”,自带香甜味,

6. 板栗的外观描写

毛栗数为高达20米的乔木,胸径80厘米,冬芽长约5毫米,小枝灰褐色,托叶长圆形,长10-15毫米,被疏长毛及鳞腺。

叶椭圆至长圆形,长11-17厘米,宽稀达7厘米,顶部短至渐尖,基部近截平或圆,或两侧稍向内弯而呈耳垂状,常一侧偏斜而不对称,新生叶的基部常狭楔尖且两侧对称,叶背被星芒状伏贴绒毛或因毛脱落变为几无毛;叶柄长1-2厘米。

7. 板栗特征描写

有以下几句:这些句子的由来:

1、中国是栗子的故乡,栽培栗子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有云:“栗在东门之外,不在园圃之间,则行道树也”;《左传》也有“行栗,表道树也”的记载,说明在当时栗树就已被植入园地或作为行道树。

2、《吕氏春秋》记载“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冀山之栗”所指为今燕山山脉所产的板栗,根据2007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等10个镇现辖行政区域所产的板栗为正宗的燕山板栗。板栗的产地分布甚广,世界许多国家及我国各地都有出产,但唯燕山之栗方属三美者之一,这是由当地优质水资源和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以及特定的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3、三国时陆玑的《毛诗草木鱼虫疏》称:“五方皆有栗。……唯渔阳、范阳栗甜美长味,他方悉不及也。”渔阳即今天的密云县西南,范阳即现在的琢县、易县以东地方,可见燕山一带很早就是板栗的著名产地。

4、栗子营养丰富,有“干果之王”的美称。糖炒板栗始于宋代。秋后,刚出锅的栗子香味飘在街上吸引着路人,男女老少都爱这一口小吃,吃到嘴中,余香满口,回味无穷。从很早的时候被京、津一代地区尚传诵着赞咏糖炒栗子的佳句:“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香糖’”。

5、史书记载道:用砂置铁釜中,加以饴糖置火上炒热,投栗其中滚翻炒炙,熟后栗壳呈红褐色,去壳后果实松、软、香、甜,为小吃珍品。炒熟后的栗子会在壳上露出一个可爱的小口,微笑得面对它的客人。拨去壳后,香气便肆无忌惮地从温热的体内窜出,直捣你的鼻腔、喉咙、胃。 据《析津日记》载"苏秦谓燕民虽不耕作而足以枣栗,唐时范阳为土贡,今燕京市肆及秋则以炀拌杂石子爆之,栗比南中差小,而味颇甘,以御栗名。"

6、清代人郭兰皋在《晒书堂笔录》中说:“及来京师,见市肆门外置柴锅,一人向火,一人高坐机子上,操长炳铁勺频搅之,令匀偏。”把炒栗子的情景描述得十分生动、具体。然而,北京糖炒栗子的要诀还有8个字:“和以濡糖,藉以粗砂”,这样才能达到“中实充满,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粘”的理想效果。

8. 板栗的外表描写

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了,饭豆煮的肿胀,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