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花卉周边 > 家居饰品简爱花坊

地被植物图例(地被植物平面图例)

124 2023-01-13 09:26

1. 地被植物平面图例

园林图纸分为:总平面图:反应园林的总体布局。

1,先看指南针,坐标,长度单位,比例。

2,查看编写说明,图例。

3,植物种植,种类。

立面图: 注意标高符号,有东、西、南、北方向立面图的示意图。旁边附有图例和比例

断面图: 剖面图,理解单体工程的结构,图纸体现:长度,高度,间距。

效果图 : 透视图,非专业人士也可以理解的图纸。

施工图 : 先看总平面图,再看断面图,最后看施工详图,管线布置图,植物施工图。

2. 地被植物景观设计平面图

灌木平面图一般在CAD里用s型曲线实线或虚线表示,有些填上色块图,表示品种,有些则直接在闭合线内标注灌木数量,高度,蓬形

3. 地被植物平面图例手绘

植物生长把中日种在地里,慢慢生出润颜

4. 地被植物平面图怎么画

画个院子,院子上方画个房子,院子旁边画个一带花的树,房母子边画几盆鲜花就好了

5. 地面植物图片

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是花生所固有的一种遗传特性,也是对特殊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花生结果时,喜黑暗、湿润和机械刺激的生态环境,这些因素已成为荚果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为了生存和繁衍,它只有把子房伸入土壤中。

而荸荠果实为扁圆形球茎,甘薯、马铃薯、木薯所形成的状似果实的东西其实根本就不是果实,所以也就说不上是地下结果的作物。

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本质的差异:马铃薯的块状物是由马铃薯的地下茎形成的,称为块茎;甘薯和木薯的块状物是由根形成的,称为块根。这在植物学上叫做器官的变态。就象仙人掌上的刺是叶的变态一样。其实马铃薯、甘薯、木薯都是地上结果的植物,我们平时只见到马铃薯、甘薯、木薯等开花而不见它们在地上结果,是因为现在这些植物被广泛的用于农业生产栽培而远离了它们的原始生态环境,它们已不能在自然状态下正常结果了。给它们提供适和的环境,它们就会结果。

6. 地被植物立面图

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生态绿墙单面长180米,高26.3米,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为目前全球已实施的最大的生态绿墙(是日本爱知世博会绿墙面积的2倍)。传统的墙面绿化应用较多的是采用攀缘植物依附于结构物,依靠攀缘植物的生长来覆盖墙面,达到垂直绿化的效果,而这种方法的形成过程比较慢,要使垂直绿墙达到一定高度,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而世博会主题馆的建设则要求在三个月内形成绿化效果,覆盖26.3米高度,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墙面,而且要保证在两年以上的展示期内保持稳定的生态绿墙效果,这就要求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施工方法来实现。   根据主题馆特殊的使用要求和上海当地的气候条件及主题馆东西两个墙面的特殊生境,园林工程公司在主题馆生态绿墙的建设中解决了八大难题:一是必须在三个月时间内达到5000平方米的垂直绿化覆盖效果;二是必须能够适应上海世博会期间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天气的影响,保证梅雨期间植物不会出现烂根枯萎;三是能抵抗夏季日光直射造成的高温,保证植物不枯;四是能经受上海冬季低温的考验;五是主体结构及植物能抵抗11级台风;六是保证植物及栽培介质不脱落;七是方便安装和拆卸,能满足植物即时更换的要求;八是能满足垂直墙面滴灌的要求,滴灌水压稳定均一;九是生态绿墙的荷载要在已有结构层允许的荷载范围之内。   在主题馆生态绿墙开工建设前的三年时间,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就已经在植物的选择、栽培介质的研究、栽培容器及构件系统、灌溉系统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合作单位上海植物园在栽培介质、栽培容器方面取得了国家专利,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在2008年植物园举办的上海春季花展2号门景点展览中进行过小规模的实验性展览,在徐家汇百脑汇广场等地也做过布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实验数据。并以此初步筛选出一些生长快、覆盖率高、抗性好的植物品种。这些成果均作为此次世博会主题馆生态绿墙施工建设的基础资料。   2010上海世博主题馆生态绿墙的建设的七大亮点:   1、模块系统   即植物栽培容器。因为生态墙有面积大、高度高的特点,且有便于养护和更换的要求,故在施工方案设计中提出模块化安装的技术,即栽培容器按照一定模数组成模块,再和结构系统连接,易装易拆,便于更换。   2、结构系统   即绿化模块系统和主题馆现有的钢结构系统的连接构件。要保证足够的牢固度并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要保证结构系统和原来的系统在色彩、材质上保持统一,不影响原来建筑整体的设计意向和立面效果。   3、植物材料   植物材料的选择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生态绿墙对植物的生长习性、根须的稠密度、对极端生境的适应性和对高温高寒等有害条件的抗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从备选择植物中筛选出能适应生态绿墙要求的植物品种。   4、栽培介质   世博会主题馆生态绿墙对植物栽培介质亦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要保证清洁材质,不能孳生病虫害,其次要保证栽培介质和植物根系结合紧密,还要保证栽培介质低容重。因此传统的土壤介质不能满足要求,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科技研发来选配出合适的栽培介质。   5、浇灌系统   主题馆生态绿墙的浇灌要克服两个难题,一方面栽培介质水分饱和和含水量过大而产生的渗漏会对参观人群及环境产生影响,要保持栽培介质含水量的精准是一大难题。另一方面生态绿墙有26米的高差,必然带来高处与低处水压不同的问题,要解决浇灌水压一致从而保证滴灌效果的均一性也是一个难题。   6、施工技术   在进行生态绿墙施工前,主题馆的幕墙及钢结构已经施工完毕。由于环境的要求及投资的控制,已无条件在墙面外搭设外脚手架进行施工。而在会展期间,苗木的更换也不能影响主题馆的外观效果,因而只能考虑从生态绿墙的后面来施工。而主题馆原有钢结构与幕墙之间也只有1米多的空隙可供施工使用。这样就必须找到可行并保证安全的施工技术方案。   7、养护措施   因为世博会活动的使用要求,生态绿墙不能有频繁的养护活动,而在如此极端的生境下,又要有必要的养护措施,这也是一对矛盾,因此必须找到一种适合的长效养护机制,并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养护。这样才能既不影响会展活动的正常进行,又保证植物景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