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生病虫害图谱及防治
一、花生常见病害
1.花生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全田喷雾。
2.花生锈病
症状: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小形,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粉宁500倍液全田喷雾。
3.花生茎腐病
症状: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病重,早播病重,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药剂拌种。
二、花生的主要病害有几种怎样防治
原因一、种植时选择花生质量差,特别是霉变了的种子是导致花生死棵烂根。种植过早或是过深,过早温度偏低、种子活性降低,花生发芽出苗缓慢。种植过深降低种子抗病能力,增加种子感病的机会,易发生死棵、烂根的现象。
原因二、重茬严重和使用肥药不当;花生重茬土壤病原菌和害虫积累多,病虫基数大。未使用杀菌剂拌种或播种时未施用杀虫剂的地块往往发生较重。使用化肥未腐熟的粪肥种杀虫剂等,直接与种子接触或是使用量过大。除草剂使用过大或因喷洒不均匀,这些都会导致死棵烂根的原因。
防治一、田间耕种时多增施菌肥,慎用除草剂 ,确保地平土松,选择质量好的种子。重茬严重地块最好用一些微生物菌肥随耕地施入。使用化肥作种时要分离,防止灼种。播种深度要一致,以3厘米左右为宜,浇水、覆土要均匀。使用除草剂应严格按照说明使用,不可私自加大用药量或扩大应用范围。
防治二、苗后管理 、药剂防治;在种子出苗后,发现有些未出苗的种穴,可挖查是否种子已变质腐烂或不能出苗。查明原因,改善种子出苗,如果不能出苗,应及时催芽补种;发现病株后随即采用高锰酸钾500~8000倍液或双效灵水剂250~400倍液或绿亨1号8000倍液或60%多菌灵200倍液灌根,1至2次,每隔一个星期或15天一次,交替施用即可。
三、花生的病虫害图谱图片
花生生病时,可能出现各种症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花生病害及防治方法:
1. 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影响花生的根部。症状包括根系变黑、腐烂和枯萎,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花穗发育不良。防治方法:采用轮作,避免连作;使用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在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2. 叶斑病:叶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影响叶片。症状包括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颜色从浅绿到深褐色,随着病情加重,病斑周围可能出现黄色晕圈。防治方法:使用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注意控制氮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3. 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影响花生的果实。症状包括果实表面出现红色或黑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可能导致果实开裂或脱落。防治方法:控制湿度,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使用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果,减少病源。
4. 白绢病:白绢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影响花生的茎基部。症状包括茎基部出现白色菌丝,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防治方法:控制湿度,保持土壤排水良好;使用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并进行土壤处理。
要防治花生病害,首先要做好农业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控制氮肥施用、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等。其次,使用杀菌剂进行定期预防,确保花生的健康生长。如有病害发生,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减轻病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四、花生的病虫害防治图谱
不能
花生除草剂不能与杀虫剂混用的,两种药物混用化学反应可能会减低药效,有可能伤害到庄稼,所以不能混用。花生苗先打除草剂,打除草剂后第二天药物就被杂草吸收了。3到5天杂草开始死去。建议这个时要再喷农药。在用药时要选择天晴日子喷药。
五、花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哪些
采取综合防治。
1、合理轮作。与非豆科作物轮作两年以上,以有效破坏地老虎、蛴螬的生存环境,减轻为害。花生良好前茬作物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
2、秋后深耕。秋季深翻可将害虫翻至地面,使其暴晒而死或被鸟雀啄食,可减少越冬虫源。
3、施用腐熟有机肥。按照每方粪肥加入25kg碳铵的比例,将粪肥与化肥充分混合后密闭腐熟,播种前再将处理过的腐熟粪肥施入田间,可有效减轻蛴螬的迁入为害。
4、拌种。播种前用种衣剂包衣种子,并能有效防治鼠害。
5、土壤处理。花生播种前,顺花生垄亩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5-6kg,在雨前撒施或撒后浇水效果更好。
6、药剂灌根法。亩用50%辛硫磷乳油600m1或48%毒死蜱乳油350-400m1,雨前顺垄灌根或灌根后浇水。也可浇地时顺水冲施,用药量比灌根要增加1-2倍。
7、防治幼虫。6月下旬-7月下旬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3kg加细土15-20kg撒在花生根际,浅锄入土;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灌根。
8、诱杀成虫。成虫盛发时可用黑光灯诱杀。在黑绒金龟甲盛发区可用30-40cm长的新鲜榆、杨树枝浸入40%氧化乐果30-40倍液中,傍晚取出插入花生田,每亩10-20枝诱杀成虫。另外,也可在秋季收获时,边犁地边人工捕杀蛴螬,或放鸭、鸡、鹅等捕食。
9、化学防治。蛴螬孵化旺盛期的7月中下旬,和低龄幼虫期的8月初,是用药进行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可以按照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250-400毫升拌细沙20-25千克,点施在花生植株的四周。或者用40%毒死蜱乳油800倍液;去掉喷头,喷灌植株根部周围。施药的时机可以选择在下雨前,或者将药液兑对水40千克喷淋根部。施药后立即浇水。能有效控制蛴螬的为害。
六、花生的病虫害图片
一、花生青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细菌性病害,该病在7月份暴雨后骤晴的天气最易发生,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而以花期发病率最高。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主根尖端变褐色软腐,再向植株上部扩展,直至植株顶部,病株呈失水萎蔫状。植株从感病至枯死约7-15天,但开始感病时,往往不表现出症状。
防治方法:
l、选抗病品种
2、合理轮作,如水旱轮作;
3、改善栽培管理,旱坡地通过深耕深翻,增施有机肥料,搞好排水系统,创造一个不利于病菌生长而有利于花生植株生长的土壤条件,增强植株的抗性。
4、药剂防治。用90%氯化苦乳剂,每隔30厘米挖深10一17厘米的孔口,每个孔口注入3毫升药液后立即踏实,地表覆盖草苫或塑料薄膜,7天后揭开。
二、叶斑病:主要是黑斑、褐斑病,是靠风雨和昆虫传播的病害,一般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开始发病,但发病高峰均在收获前半个月,叶片、叶柄、托叶和茎秆均可受害,花生生长后期如遇多雨潮湿,则发病度较高。
褐斑病在苗期即可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或铁锈色针头大小的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形成直径4毫米~10毫米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叶片正面病斑表面生灰色,背面褐色或淡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表面生灰色霉层。发生严重时,病斑汇合成大斑块,引起叶片干枯脱落。叶柄和茎上病斑长椭圆形,暗褐色,稍凹陷。
黑斑病叶片发病均由上而下,发病稍晚,一般进入花期以后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叶片症状与褐斑病难以区别。到后期病斑多为圆形,直径比褐斑病小,一般1毫米~8毫米,呈黑褐色,叶片正面反面颜色基本一致,病斑边缘无黄色晕圈或不明显。老斑背面有许多小黑点,排列成同心轮纹,在潮湿情况下,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病斑密集汇合,引起叶片郑缩,枯死脱落。叶柄和茎上病斑长圆形、黑色。
防治方法:
1、除田间病残体,及时耕翻整地,播前清除田间花生秸杆;使用有病株沤制的粪肥时,要使其充分腐熟后再用,以减少病源。
2、采取2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3、选用抗病品种
4、药物防治:在发病初期,田间病叶率达到10-15%时,喷25%多菌灵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粉剂400-500倍液,15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如以上两种药和叶面肥混喷,并加入粘着剂,药效会更好。
三、花生锈病:是一种暴发性的流行性病害,病菌主侵染叶片、叶柄、托叶、茎、果柄,有时也能使荚果感病。发病初期,植株叶背长出针头大小的疹状白斑,与白斑对称的叶面呈现黄色小点,以后叶背病斑变淡黄色,圆形,随着病斑扩大,突起呈黄褐色,表皮破裂,露出铁锈色的粉末,病斑四周出现不明显的黄晕圈。
防治方法:
1、是消灭菌源,春花生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落粒自生苗,秋花生收获后,将病蔓堆沤发酵作肥料;室内贮藏的秋花生蔓,最好在春花生播种前处理完毕。
2、是选用较抗锈病的良种。
3、是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以避过生长后期高温多雨的发病盛期。
4、是药物防治,可使用胶体硫液15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并可兼治叶斑病,或用75%百菌清500-600倍液喷施。
四、病毒病:对花生产量影响极大。病毒病的寄生范围较广,传播媒介是花生蚜虫、豆蚜等。
防治方法:1、是选用抗病品种。
2、是适期早播,避开蚜虫危害高峰。
3、是及早喷施防病毒制剂,在防治蚜虫的基础上,选用5%菌毒清4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喷洒。
五、根腐病:该病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感病植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干枯脱落,主根外皮变黑腐烂,直到整株死亡。该病主要靠雨水和田间传播。苗期田间积水,地温低或播种过早、过深,均易引发该病。
防治方法:1、整地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防涝排水,加强田间管理。
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
六、茎腐病花生茎腐病俗称“死秧”,常引起花生整株或侧枝死亡,造成严重减产。茎腐病症状在幼苗期主要表现为子叶发生黑色腐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柄全部下塌,整株萎蔫。成株期多在基部第一对侧枝上下发生,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引起侧枝分期死亡。据观察,该病在我县主要发生在5月--6月上旬。
防治方法主要以综合防治为主:
1、轮作倒茬,避开重茬,选择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清棵蹲苗锄地时避免出现株伤口,生育期施入草木灰,及时排涝,均能减轻此病的发生。
3、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或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用40%多菌灵悬胶剂1公斤,兑水1000公斤,亩喷施50--1000公斤稀释液,在齐苗以后,开花前各喷一次,防治效果可达48.8--99.4%,还可兼治根腐病及黑斑、褐斑病等病害。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也可收到同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