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花卉周边 > 病虫害防治简爱花坊

大蒜病虫害后期防治

221 2023-07-09 14:38

一、大蒜病虫害后期防治

大蒜叶片尖端开始发黄,有的叶片卷曲,有的新叶发黄枯死,有的叶片叶肉中呈现不规则的潜道。这些不同的为害症状多为蚜虫、种蝇、蓟马、潜叶蝇等为害。虽然大蒜有一种辛辣味,有一定的药用功能,能抑制某些病害,但对于上述这些虫害,也必须进行防治。

一、蚜虫

为害大蒜的蚜虫有萝卜蚜、棉蚜、桃蚜、菜缢管蚜,分别呈黄、绿、黄绿色、也有呈樱桃红色。当气温较高时,有利它们继续为害。由于该虫能刺吸汁液,能致使叶片卷缩变形,严重为害的蒜叶枯死。

防治方法:一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10~18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二是用25%哇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施;三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杀。

二、种蝇

又名地咀。为害大蒜的有种蝇和葱蝇。这两种种蝇形态相似,幼虫为乳黄色的蛆,体长0.7~0.9厘米,尾部有7对肉质突起。幼虫在地下为害大蒜鳞茎,致使蒜头组织逐渐溃烂,心叶因失去养分供应而发黄,严重的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一是已发生种蛆的田块,追肥时将各类粪肥攺为腐熟的植物性有机肥,或者精制有机复合肥;二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发现蒜苗有成片枯死的地方,采用灌根;三是用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000倍液或40%辛硫磷1000倍液;四是排灌方便的地方,可连续灌水1~2次,使地蛆窒息而死。

三、蓟马

为害大蒜的多为葱蓟马,常在秋冬温暖干燥季节发生,每年6~10代。成虫和若虫体长细小,淡黄色或深褐。一般在大蒜的叶片及叶鞘上吮吸汁液。使叶色褪淡,光合作用受阻。对以食青蒜为主的大蒜为害最大。

防治方法:一是用40%菊马乳油800倍液喷施或37.5%氯马乳油1000倍液喷施;二是用20%氰戊菊酯,每亩10~25毫升,兑水50公斤喷施,5~7天1次。

四、潜叶蝇

一年发生4 代,以幼虫或蛹,在寄主植物叶片内越冬。幼虫似筒状小蛆,多在秋末后和次年4月为害。幼虫潜入叶片后蚕食叶肉,使叶面上呈现出灰白色弯曲潜道,严重地妨碍着大蒜的生长发育,直观效应差。

防治方法:一是将田间受害的大蒜残叶摘除,将其沤肥或烧毁,以减少虫源扩散;二是选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灭蝇胺,一可用10%悬浮剂1000~1500倍液,二可用75%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三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二、大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

小根蒜的常见病害为疫病,真菌性病害。病菌以卵孢 子和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叶片被害始于中下部。初为水渍状暗绿色斑,渐向上发展,病部失水,缢缩,腐烂, 致病部以上叶薹萎蔫下垂。

高湿时病部长出稀疏白霉。假 茎受害,初呈水渍状,渐呈褐色腐烂,长出灰白色霉,叶鞘极 易脱落。 鱗茎受害,根盘呈水渍状褐色,鱗茎湿软腐烂。纵 切鳞茎,内部组织变褐。根部染病后腐烂,细根很少,影响 水分吸收,病株矮小叶细。

多雨的夏季发病严重。地势低 洼,排水不畅,通风不良,高温高湿的地块均有利发生和 流行。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避免连作重茬。平整土地,做到雨后不积 水。 保护地加大放风,降低田间温湿度。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交替用25%甲霜灵800倍液, 64%杀毒矾500倍液或72。 每 7〜10天喷1次,连续2或3次。

三、大蒜的病虫害主要有哪些

加强病虫害的房子多四维胶水。

发病初期,每亩用50%琥腔肥酸铜可湿粉500倍液,或77%可杀得微粉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隔7-10天1次,视病情连防2-3次即可。

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法。

大蒜软腐病危害,使用噻唑锌或喹啉铜或噻菌铜或中生菌素或者春雷霉素加有机硅上喷下灌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

可杀得2000、农用链霉素等农药防治。

大蒜细菌性软腐病用噻唑锌或喹啉铜。

四、大蒜的虫害

1、常见病害 主要有叶枯病、紫斑病、锈病、病毒病等。

(1)叶枯病。主要为害叶或花梗。发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的其他部位,初呈花白色小圆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 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甚至不抽苔。

(2)紫斑病。主要为害叶和苔。田间发病多始于叶尖或花梗中部,几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 湿度大时, 病部产出黑色霉状物。

(3)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和假茎。病部初为梭形褪绿斑,后在表皮下现出圆形或椭圆形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粉状物,即夏孢子。病斑四周具黄色晕圈, 后病斑连片至全叶黄枯,植株提前枯死。

(4)病毒病。生长期沿叶脉表现为条点症状,后连接成黄绿相间长条纹。有时有间断性明脉,严重时生长缓慢, 植株矮化, 有的上下叶片粘合在一起卷曲呈筒状,心叶无法抽出。病株根系一般发育较差,根短而少,蒜瓣明显变小。

2、常见虫害 

主要是蒜蛆。蒜蛆以幼虫蛀食大蒜鳞茎, 使鳞茎腐烂, 地上部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死亡。拔出受害株,可发现蛆蛹。被害蒜皮呈黄褐色腐烂,蒜头被幼虫钻蛀成孔洞,残缺不全,蒜瓣裸露、开裂,并伴有恶臭气味。被害株易被拔出并被拔断。

五、大蒜的病虫害怎么防治

大蒜病毒病是大蒜生产中必须面对的重要病害,田间发病高,表现复杂多样。因此,常常被蒜农所忽视。侵染大蒜并引起病毒病的病原已知的有韭葱黄条病毒、洋葱黄矮病毒、大蒜普通潜隐病毒、青葱潜隐病毒、洋葱螨传潜隐病毒、大蒜花叶病毒等10多种,田间大蒜病毒病发生,多为大蒜被几种病毒复合侵染所致。

大蒜病毒病的表现症状

大蒜病毒病田间表现类型复杂,主要有4种。①病株叶片瘦小,沿叶脉出现断续黄色条点,病情发展后连接成黄绿相间的条纹。②叶片扭曲、开裂、折叠,叶色变淡无光泽,质地僵硬且脆,叶尖干枯萎缩,叶鞘上出现许多褪绿斑点和黄褐斑点。③植株明显矮化、瘦弱,心叶停止生长,根系发育不良根短且须根减少,呈黄褐色。④植株不抽薹,或抽薹后蒜薹上有明显的黄褐色斑块。病株鳞茎较小,蒜瓣减少。

大蒜病毒病的发生条件及传播途径

蒜农自留蒜种,是引起大蒜病毒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土壤贫瘠,肥料、尤其是有机肥料不足,栽培密度大,营养不良,蒜薹抽取过晚,假茎损伤,以及气温高、蚜虫发生重、大蒜与葱韭类蔬菜连作或套作的地块发病重。

被侵染的大蒜病毒病病株感染病毒后,直接可以传播给大蒜鳞茎。病原病毒主要在大蒜鳞茎和其它葱蒜类蔬菜中存活。凡是播种时种子带毒的大蒜,出苗后即发病。蚜虫、红蜘蛛、葱蓟马等害虫是传毒媒介。大蒜叶子间相互摩擦农田管理时无意伤害到不同的大蒜,也是大蒜病毒病得以传播的途径。

大蒜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选用脱毒大蒜生产种。一方面,专业机构可以通过大蒜茎尖培养,并结合热处理的方法,对大蒜种子进行脱毒快繁。另一方面,蒜农可直接选择VF选1、VF选4、VF05、VF06、VF106、双丰1号、鲁蒜王1号、白蒜王等脱毒大蒜优良品种。

⊙轮作换茬。避免与葱蒜类连作,实行与非葱蒜类作物的3——4年轮作,防止病毒的交叉感染或重复感染。

⊙加强田间管理。深耕细作,施足底肥,合理浇水,适量追肥;按不同大蒜品种的推荐株数合理密植,防止因密度过大导致早衰,提高大蒜的抗病能力。蒜薹和蒜头到了采收期,要及时采收。

⊙铲除杂草并防治传毒媒介。大蒜播种前以及大蒜苗期,要及时清除田间和周边苋、藜等杂草,提早防治传毒媒介昆虫。对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对红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或5%噻螨灵乳油15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喷雾。混防蚜虫和红蜘蛛,可使用2.5%联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蓟马,可用2.5%多杀霉素悬浮剂2000——3000倍液,或6%多杀霉素悬浮剂2500——3000倍液喷雾。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使用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液,或8%宁南霉素水剂4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以上就是关于题主“大蒜病毒病如何防治”的回答。如有什么不同见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讨论。关注我的头条号“乡村萤火虫”,每天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知识。谢谢大家的阅读和点赞支持!

六、大蒜常见虫害

可以吃的大蒜不会生虫子。因为蒜头具有灭菌消炎的作用,并且有种皮包裹,在一般情况下,蒜头内部不会出现长虫的现象,要是蒜头里面出现有虫子,则很有可能是蒜头已经变质。蒜头在变质后,各种物质被分解、变性、挥发,导致蒜头的外表、质地、气味等都发生了变化,产生适合虫子的生活环境,虫子可能就会进入蒜头里面,这样的蒜头不建议再食用,直接扔掉即可。

七、大蒜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时间表

 大蒜灰霉病为真菌性病害,多发生于植株生长中后期,病斑初为水渍状,病斑扩大后呈灰白色梭形或椭圆形,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线毛状霉层。植株下部老叶发病后,病菌可继续侵染叶鞘及上部叶片,使假茎甚至鳞茎腐烂,病部可见灰霉及黑色菌核。

  发生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枯叶表面有不规则形的黑色菌核。蒜头发病时出现灰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生出浅黑色霉状物。冷库贮藏的蒜薹先从梢部开始发病,逐渐向下蔓延,造成蒜薹腐烂。

八、大蒜病虫害有哪些

1、大蒜叶枯病

对大蒜叶片、花梗造成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叶色逐渐减褪,叶面出现灰白色稍凹陷的圆形斑点。病斑扩大后变为灰黄色至灰褐色,表面密生黑褐色霉状物。花梗发病严重时,植株生长势弱,地上部矮黄萎缩甚至提早枯死,迟抽薹或不抽薹,蒜头和蒜薹产量降低,外观品质大大降低。

防治方法:氟啶胺+苯醚甲环唑(有效用量10g+15g/亩)兑水25kg/亩,均匀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10~14天喷1次。或咪鲜胺(有效用量15g/亩)兑水25kg/亩,均匀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10~14天喷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