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1、温度
豌豆为半耐寒性作物,喜湿和湿润的气候,不耐燥热单调。圆粒种豌豆的耐寒力强于皱粒种,种子发芽的起始温度较低,圆粒种为1-2℃,皱粒种为3-5℃。但低温下种子发芽迟缓。
幼苗耐寒力较强,苗期适宜温度为15-20℃。开花的最低温度为8-12℃。开花结荚的最适宜温度为15-18℃。荚果成熟阶段恳求18-20℃,高温干旱时荚果过早老熟,产量和品格下降。
2、光照
豌豆多数品种为长日照作物,从北方往南方引种时,应引早中熟品种,切不可引晚熟品种,而南方品种引到北方栽培时能够提早开花结果。
3、水分
豌豆是喜温作物,其抗旱性不如菜豆、豇豆等其它蔬菜,生育期内空气湿度75%左右,泥土相对含水量在70%左右,植株生长茁壮良好,豌豆不耐雨涝。生育期内阴雨绵延,易发多种病害。豌豆幼苗本事一定的干旱。开花结荚期需水较多,空气相对湿度以60%-80%为宜,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开花结荚。
4、土壤
豌豆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对土质恳求不高,以保水力强、通气性好并富含腐植质的砂壤土和壤土最适宜。最适泥土ph值为6.0-7.2。对于酸性过大的泥土,栽培上可在泥土中酌量施入石灰进行改良。
5、养分
豌豆对磷、钾肥的需求量较大。在花后15-16天达到磷需求顶峰期,磷不足时,植株矮小,叶小无光泽,花少,钾有壮秆、抗倒伏的作用,在花后31-33天,达到需钾顶峰。对微量元素硼和钼较为敏感,可用0.3%-0.5%硼砂或0.01%-0.05%钼酸铵喷施以补不足。
二、豌豆病虫害防治研究
豌豆尖的病虫害防治应采用农业综合技术措施,以防为主,重点防治白粉病、褐斑病及蚜虫、潜叶蝇等。
白粉病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有时茎、荚受害。叶面感病时,初生淡黄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形成不规则白粉型斑,并可遍布全叶,似覆盖层面粉,后期叶上的白粉上产生黑色球状小颗粒,受害叶片很快枯黄脱落,直至整株死亡。
三、豌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豌豆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蚜虫、白粉虱、螨虫、霉菌等。
蚜虫会导致豌豆叶片上出现白色蜜露,白粉虱会导致豌豆叶片上出现黑色粉末,螨虫会导致豌豆叶片和茎部出现褐色斑点和斑块,霉菌会导致豌豆叶片和茎部出现黄色斑点。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四、豌豆病虫害防治图谱
开花期的适宜温度为18至25摄氏度,15摄氏度以下、28摄氏度以上不能结果,出现大量落花现象。其次花期注意水分及氮肥用量,增施磷钾。叶面用磷酸二氢钾+硼钼肥喷雾处理,7-10天打一次,连续2-3次。
幼苗期应采取预防保护措施:播种时可用甲霜灵可湿性粉和米乐尔颗粒剂拌种,可预防根腐病和豆杆黑潜蝇。出苗后(苗高3-5cm时)如发现根腐病和豆杆黑潜蝇为害可采用3%广枯灵水剂5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500倍液进行喷雾,重点喷在根、茎部,每隔7天再喷一次药,连续2-3次。当出现斜纹夜蛾幼虫剪吃幼苗时,可采用粤绿1号悬浮剂80-100ml/亩防治。
当白粉病初露现时,要及时用 15%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或40%腈菌唑800倍液防治。单独防治豆荚螟时,可用鱼藤酮800倍液防治。开花至幼荚期,使用的药剂宜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农药为主,以免造成农药残留,影响农产品出口。
五、豌豆主要病虫害防治
植物叶子上长有很多白线像虫一样是有病虫害潜叶蝇造成的。
潜叶蝇俗称夹板虫、地图虫等,是潜蝇科昆虫的总称。我国有潜蝇147种,斑潜蝇16种,绝大多数具有高度的寄主专化性,以植潜蝇亚科的多食性种类为害最甚。在我国蔬菜上主要有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和豌豆彩潜蝇等4种潜叶蝇,其中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以后从国外陆续传入我国并在蔬菜上危害的,开始传入时以美洲斑潜蝇为主要危害蔓延种,2~3年以后南美斑潜蝇种群迅速增殖,逐渐与美洲斑潜蝇成为主要交替危害种,番茄斑潜蝇属于阶段性危害种。豌豆彩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属于常年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危种。
防治方法:
1,适时灌溉,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越夏虫源,降低虫口基数。,
2,掌握成虫盛发期,及时喷药防治成虫,防止成虫产卵。成虫主要在叶背面产卵,应喷药于叶背面。或在刚出现危害时喷药防治幼虫,防治幼虫要连续喷2~3次,农药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500倍液,40%二嗪农乳油1000~1500倍液。
六、豌豆病虫害防治时间
1、种植时间
豌豆适宜在每年早春的2-3月或者秋季的9-10月份种植,因为豌豆是半耐寒性作物,它适宜生长在冷凉的环境中,其中秋季播种适宜早熟豌豆品种,播种繁殖豌豆时,最好选择在天气晴朗且光线不强的时候进行。
2、种子处理
播种繁殖豌豆时,需要将其种子放入盐水中,再将浮上水面的干瘪与遭遇虫害的种子去除,然后为豌豆进行催芽,可以将其种子放置在温度约为0-2度的环境中,并且要将豌豆种子和根瘤菌进行拌种,使其结荚数量增多。
3、种植方法
种植豌豆时,需要在播种前,往土壤中施加腐熟的厩肥、磷肥和钾肥,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为豌豆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然后把豌豆种子按照10厘米的行距进行播种,并且要往上方覆盖5厘米的土壤,使豌豆快速出苗。
4、养护管理
种植豌豆时,需要在其出苗后,向植株喷洒一次除草药剂,避免杂草与豌豆抢夺养分,而且要给豌豆追施一次尿素和腐熟的人粪尿,使植株的生长速度加快,并且在梅雨季节时期,要为豌豆排出土壤中的积水。
七、豌豆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
发病初期先表现部分种子发育不良,种皮微泛黑色或红褐色,在育苗盘上呈不规则成点状发生 而后发病面积迅速扩大种皮变成深黑色,豌豆苗出现矮化或停止生长,根部严重腐烂,继而滋生成片丛状。
防治方法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发芽率高的新种子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比重清选(用20%的食盐水漂洗浮于水面的败种),其次就是育苗盘及其他容器清洗进行清洗与电场杀菌处理;加强生产管理,忌托盘积水、温度过高或过低,水份或干或湿的不稳定环境;及时将烂豆、烂苗剔出,降低播种密度加强通过管理。
八、豌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死苗一般有两种:
1,直接干枯死(学名立枯病)
2,离土表哪里的颈断掉而死(学名猝倒病) 只能预防不能根治 一般用立枯灵等苗期病害的产品都可以预防 需要通风,营养更上就会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