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茭白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措施
一、土壤的要求
茭白对土质要求不高但不宜连作。以耕作层深、富含有机质的黏土和黏壤土最好。茭白的植株较为高大生长期长,生长所需要的肥量大,因此就要求有肥沃的土壤,而且要进行多次的基肥实施,需要分次追肥。
二、育苗管理
10上中旬割去地上部枯叶,保留苔管地面上部1 ~ 2个节间挖起1/2的茭墩,用刀切成有1 ~ 3根苔管的育苗小墩,栽于育苗田里。育苗田要选择排灌方便、土地平整、向阳通风,土层深厚的水田,排水、晾干、翻犁施足基肥整成150厘米宽的畦将育苗小墩按行距15厘米株距10厘米定植于畦上,以种墩根系入泥为度。育苗期间水深一般为2 ~ 3厘米冬季和早春低温时节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安全越冬。长出幼苗后要追薄肥2 ~ 3次翌年早春茭白苗高30厘米左右时,将育苗小墩挖出,用刀纵劈,分成定植用小墩,每个小墩均应带有老苔管,并具3 ~ 5个分蘖苗。下面笔者详细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1.选好种株
在茭白生产中,灰茭、雄茭在田间总有-定程度的发生,因此作为种株的茭白应每年进行选种,以免在第2年生产中出现大量灰茭或雄茭,影响产量和品质。选种应该在秋茭采收之前,选取孕茭较早、茭肉粗壮白嫩、主茭与蘖茭采收期互相一致、无灰茭、无病虫害、四周无雄茭的优良单株,插竿作为标记。
2.整地施肥作苗畦
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土地平整、向阳通风、土壤肥沃、前茬作物为非茭的水田作为苗地,整畦前应深耕、晒白、施足基肥有机肥3 thm2,整成畦宽1.2-1.5 m,沟宽30 cm的平畦,保持畦面湿润成粘稠泥浆状。育苗田与大田的面积比例通常为1 : 10~15。茭白前茬作物出茬后,应立即进行土地深翻深约20厘米深翻晒后冬季冻垡使土壤熟化疏松。每亩可施猪粪、鸡粪、鸭粪等腐熟有机肥料1500 ~ 2000公斤或人粪尿2500公斤以上,施肥后再翻耕一次,然后灌水耙平并做好田埂关水。
3.移栽扦插,分株移栽
移栽扦插:1月上旬,待田间运好的优良种株采收后将种茭丛连根挖起选择地表以下带1-2节苔管的种株,按每个育苗小墩带有1-3根苔管分开,并及时在田间摊开晒苗,一般晒苗约10 d.待植株外叶干透根部土壤略发白苗体脱水5%左右时再扦插。晒苗有利于促进分蘖提早结茭是早熟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扦插时每个育苗小墩株行距10cmx10 cm.深度以老茎和根部入泥为宜。扦插完成后及时搭盖小拱棚,并覆膜保温。
分株移栽:茭白移栽时间为3月中下旬气候回暖时挖出秧苗小墩,用利刀劈开分株。按每株3 ~ 5条健全的分蘖苗,每个分蘖苗有3 ~4张叶片的要求进行分切,分切时不能损伤分蘖芽和新根。定植时应随起苗、随分株、随定植。采取大小行距栽培,小行距为60~ 70厘米,大行距80 ~ 90厘米株距50 ~ 60厘米,栽植的深度一般以老根埋入土中10厘米,老苔管齐地面为宜。过深不利于分蘖过浅着土不牢,易被风吹动,使秧苗浮起,不利成活。
三、田间管理
1.灌水:移栽成活后保持三到五厘米的浅水、促进分莫。分奠前期加水至水深六到七厘米,后期至孕茭期加深水层到十五到二十厘米,这样是为了控制无效分莫,促进孕茭。孕茭期间保持水位20厘米左右,这个时候要注意不让茭白见光,一定要保持茭肉色白细嫩。秋茭收后保持三到七厘米水深,地上部分枯死后休眠期保持一厘米的浅水。
2.追肥:茭白是喜肥作物,大田移栽7~10天后,每亩要追施尿素10公斤或碳铵15公斤提苗肥。在大部分分蘖茭白进入孕茭期,要追施1次孕茭肥,茭白专用肥或配方肥30 ~40公斤。
3.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在定根植株开始返青以后五到七天进行。第二次在第一次中耕除草后七到十天天,第3次是最后一次,就是在植株封行前进行。封行后因进田不便一般不再中耕。中耕时遇有杂草,要用手拔除,踩入泥中作肥料。也可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于栽植后5~7天和15~17天使用两次。每亩用25%除草醚0.5公斤,拌入细沙或化肥后撒入田间。或用60%丁草胺乳油,每亩用75~ 100毫升对水喷雾,对茭白生长无影响。
四、病虫防治
茭白所能够遇到的常见的病虫害有以下这几种:锈病、纹枯病、胡麻叶斑病、螈虫、长绿飞虱、叶蝉等。
它们的防治措施主要有这几种,一是在采菱后彻底清理病残体及田间的杂草,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减少田间的病虫害源头。二是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加土壤透气性。如果一旦有病虫害发生,则在发生初期,选用对路的低毒高效农药及时进行喷药防治。适时采收当肉质茭明显膨大,叶鞘抱合处分开,包茭的3片叶叶枕基部相齐,3片叶长齐,心叶短缩叶鞘交接处明显束成腰状,叶鞘一侧略有裂口,微露茭肉,就要进行采收。采收后,将茭白基部的苔管和多余的叶片削去即可运往市场销售。
今天的茭白种植技术笔者就说到这里了,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留言区留言,期待和大家一起交流,下回再见。
二、茭白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1、选种育苗
选种时可选择晚熟、产量高的双季品种,也可选择上市早、产量高的单季品种,这看自己的市场状况和当地环境选择。由于茭白是无性繁殖,所以不存在常规的播种育苗方法,都是选择将老茭墩进行分墩种植。选取生长强健、无病害、无雄株的茭墩,用刀切割它带泥的小墩茭白根做种苗,一般一亩地要一千多个。
2、整地
选取一块水田或浅水塘作种植地,将土壤深翻晒白,粗耕使其疏松,茭白生长需肥较大,所以要施足底肥,可以实现高产。底肥可以有机肥或农家肥为主,尽量不要施加化肥,施肥后将再将土壤深翻,将土壤和肥料混合均匀,然后灌水耙平。再加固加高田埂,茭白生长时需一定的水层,但水层最高不要超过20cm。
3、移栽
将准备好的种苗在10-11月时进行移栽,移栽一般以条栽为主,一般行距在0.8-1米,株距在05.-0.6米。栽种时要注意深度,种植过深分蘖不旺,一般以老茎和茭白苗基部插入泥中不致浮起为最佳。
4、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水肥管理、除草和病虫害防治,茭白在各个生长阶段对于水分的需求皆不同,生长初期需水量不大,到生长旺季对于水分需求较大,需保证充分的水分,而到了后期需水量减少。追肥则需要根据生长状况来施用,施肥时要注意不要直接在茭苗下施肥,应该距离茭苗2-3cm,以免肥力过浓造成烧苗。在种植过程还有及时除草,提高土壤通透性和避免养分消耗,一般除草2-3次。茭白的主要病害是叶枯病、锈病,虫害是叶蝉、蚜虫,要注意防治措施。
三、茭白病虫害防治技术
草甘膦钾盐除草剂
1、草甘膦钾盐除草剂的好处有不易蒸发、不易风干、利于吸收、药效稳定、无残留、使用省心等,可以用于苗木种植、果园种植等杂草防治。草甘膦钾盐使用时间一般在阴天或晴天无大风的上午9点后、下午4点后,在杂草大量出土、生长旺盛时期施用效果比较好。
2、草甘膦钾盐的使用范围为非耕地,可用于防除非耕地中的杂草。使用剂量是250-375毫升/亩,使用时进行茎叶喷雾即可。施药时一定要防止药液漂到其它作物上,以免发生药害,配药时必须用清水稀释药液。
3、在24-25°C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杂草对草甘膦的吸收量就会增加,因此温度高比气温低时用药效果会更好。空气相对湿度高可延长药液在植物表面的湿润时间,有利于药物的传导。
四、茭白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方案
1、选择田地
茭白是水生蔬菜,适宜生长在湿润且肥沃的土壤中,种植茭白时,需要选择光线良好、保肥保水性强且水源充足的天敌,再往土壤中施加腐熟的农家肥或人粪尿,使其更为肥沃,促进茭白旺盛生长。
2、种植时间
茭白的最佳种植时间是在每年的4-5月份,因为此时的温度能稳定在15度以上,且光照时间较长,有利于提高茭白的存活率,种植茭白时,最好选择在天气晴朗且无风无雨时进行,维持其正常生长。
3、种植方法
种植茭白时,需要选取无病虫害且长势良好的分蘖苗,再将其连根挖去,并栽种至土壤中,促进茭白健康生长,并且要及时拔除土壤里的杂草,最好采用人工除草法,避免化学药剂对茭白的生长造成影响。
4、水位管理
养殖茭白时,需要在植株定植后,将水位保持在3-5厘米,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温度,促进其生根,而在茭白分蘖期间,需要将水位加深至12-15厘米,抑制无效蘖出生,并且在茭白生长后期要将水位降低至3-5厘米。
五、茭白的管理与防治
1、种植时间
南方地区种植双季茭白多在11月至4月底,或6月至8月,单季茭白一般在春季种植。
2、选种选苗
尽量选择晚熟、产量高的双季品种或上市早、产量高的单季品种,选苗时,最好选生长强健、无病害、无雄株的茭墩就可以了,就是用刀切割掉带泥的小墩茭白根做种苗。
3、整地施肥
选水田或浅水塘作种植地,然后深翻施足底肥,一般底肥可用有机肥或农家肥,尽量不要施加化肥。施肥后将土壤深翻,将土壤和肥料混合均匀,然后灌水耙平。
4、栽种方法
栽种茭白切记一定要注意深浅,不可以特别的深,也不可以特别的浅,一般以老根埋入土中10厘米,老墓管齐地面为宜。间隔在55-60之间,一亩地可以栽种1200株左右。
5、追肥管理
追肥采取重、轻、重的施肥原则,栽后12~15天追施5~2.5万千克人粪尿或尿素220~300千克(称为提苗肥),以促进有效分蘖;分蘖盛期看苗情追肥防止早衰,一般每公顷施尿素450~1500千克;8月中旬前后孕茭前追肥量宜大,以促进肉质嫩茎膨大,增加茭白单产。
6、田间管理
茭白生长前期,由于气温低,容易出现杂草,另外出苗后容易出现死苗,因此要及时的除草补苗。盛夏高温超过35℃时,要进行深灌降温,定期换水,防止土壤缺氧引起烂根。水位过高,会使薹管伸长,易倒伏。进入采收期和越冬期,茭田应保持浅水层3~5厘米或湿润状态。
7、采收
当茭白根部又粗又饱满时,就可以成熟采摘了,大概在每年的五月份开始成熟,没有长熟的等到五到七天来看一次,有适合收割的茭白就收割,一定注意经常看看,把成熟的茭白及时采收,发黑了就老了。
茭白适应能力强,能与水稻、席草、藕、荸芥、慈姑、芡实等轮作,也可与黄鳝、泥鳅、螃蟹或其他鱼类等共生,在栽种时,可以混合栽种,提高经济效益。